为什么定制行业很难出现千亿级大企业
前一段时间,内参君看到一则新闻:天猫零食品牌“三只松鼠” 要上市了。这个品牌成立5年时间,2016年营收超过44亿元。
看完新闻,内参君的心情顿时就不好了。因为定制行业要找到一家营收过十亿的企业,还真是蛮难的。况且,只是一家成立5年的公司。 不是说企业发展速度一定要多快、收入一定要做多大,才是判断好坏的唯一标准。而是我们要思考:为什么同样是做生意,三只松鼠的业务规模可以这么快地增长呢? 我想,有一点是值得定制行业的有志向的创业者深思的:就是如何提高你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程度?因为只有标准化,才可复制。只有复制,才能扩大规模。 至少,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,来思考优化方向。 1、款式选择能否尽可能标准化? 大多数客户对于服装款式其实是没有概念的。 普通的一个定制客户,他能说的清平驳头、枪驳头的区别吗?知道平驳头7cm与平驳头8cm的差异吗? 衬衫的领型、门襟、袖口、后背每个都有那么多的选择,能否组合出几个经典组合,比如商务款固定一个搭配,休闲款固定一个搭配,提供给客户选择呢? 毕竟,客户来定制,最大的需求是尺寸合适。节约他的选款时间,就是提升他用户体验的一部分。 2、面料选择是不是太多了? 逛成衣店铺,面料能有50种就很不错了。逛定制店,至少都有几百种吧,甚至上万种都可能。 跟款式类似,面料太多的选择其实就是没有选择。你能不能精选出若干风格的面料,对于非骨粉级定制客户,就拿少数的几十款经典面料让他挑就可以。 3、业务是不是太丰富了? 开一个店初期,什么都干可以理解。比如改衣服、做各种丰富多彩款式的衣服,只要客户给出图片就可以。比如做一些低价格的客户,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能挣一点是一点。 但是,这些非常规化服务,会消耗掉店主大量的时间,你做这些低附加值的事,就不能把这个时间用于优化核心产品,提升营销,维护优质客户。长远来看,也许得不偿失。 对于定制行业,标准化的一个核心就是:少就是多。只抓住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点(比如尺寸的合身性、衣服自身的品质),重点去改进、满足客户的主要需求点。对于非核心需求(比如款式选择、面料选择),提供简化的方案,节约自己的时间,也节约客户的时间。 看似生意机会减少,但是客户其实只会为最打动人的用户体验买单。比如你的产品质价比高、服务过程清晰简单高效,此外,你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都是稳定的。 你能做到这些,你可以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得更简单一些,而简单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。那样,总体营收可能会更快、更多地增长。 淄博中意西服专业量身定制,淄博西装西服订制,让您成为全场最闪亮的星!